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1篇
  免费   1436篇
  国内免费   34篇
财政金融   358篇
工业经济   423篇
计划管理   1371篇
经济学   2035篇
综合类   1124篇
运输经济   40篇
旅游经济   64篇
贸易经济   987篇
农业经济   2233篇
经济概况   1526篇
  2025年   188篇
  2024年   361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414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790篇
  2012年   854篇
  2011年   881篇
  2010年   609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农业补贴导致农村家庭流出劳动力减少、回流劳动力增加,影响宏观城镇化进程。农业补贴可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并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与农业总产值、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三个途径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农业补贴对户主年纪较轻、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粮食主产区劳动力流出决策的负向影响更强。据此,应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农业现代化技能培训,同时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优质岗位支撑,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2.
以湖南地区14家银行机构的职员为调查对象,实证分析了银行职员对碳金融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受访者获取碳金融信息的渠道有待完善,银行职员对碳金融的了解相当有限;学历、工作部门、职务和职称是影响银行职员碳金融认知度的主要个性特征因素。因此,银行机构要加大对碳金融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政府部门应推行积极而又不失稳妥的政策,共同逐步推进碳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对创建我国农业保险外部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而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监管制度、宣传教育四个方面入手,努力从宏观上创建有利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4.
谢东鹰 《商业研究》2006,(13):178-183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着诸如贷款难、农村资金严重外流、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以及农村商业金融匮乏、市场缺乏竞争机制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产生矛盾与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农村金融的政府主导、而非市场主导。因此,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应在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始终贯穿竞争型、市场化的主线,建立我国以农村商业金融为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对农村金融进行制度支持和恰当监管。为了拓展农业商业化融资渠道,应通过立法实现农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立法使农业资源商品化,具有流通性;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25.
把农民收入和消费及财政支农和农村金融置于一个框架下进行了考察。基于1978—2008年数据拟合的多变量协整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特点,结果表明,农业财政和金融在长期可显著提高农民收入,金融信贷在短期可有效扩大农民消费,并且农村金融体系较好地保证了内源融资的效率;消费方程反映出我国农民消费具有短视性特点,对同期收入过度敏感。  相似文献   
26.
建设新农村与政府良性循环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抽取资源资助工业发展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下降、农民权益受损,也会导致工业自生能力减弱、自主创新能力降低、经济增长依赖外需等风险。政府在经历农业资助工业发展阶段后,应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良性循环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工业补贴效率,并将工业发展收益的一部分合理返还农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实现农民工从强迫性迁移到平等性迁移的转变。  相似文献   
27.
中国农村的产业发展及方向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秀峰 《经济经纬》2004,(2):117-120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农村产业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传统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不适合我国国情。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原因在于农业自身产业结构的趋同以及第二产业发展和城市产业雷同。总体来讲,乡镇企业工业品的生产无法超越城市企业,农村工业企业将也无法得到现代金融业的支持。因此,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可选择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作为引擎,利用农业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现代金融业的趋利动机,将会形成与此相适应的金融支持和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28.
清徐县优势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发展优势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两者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清徐县优势农业葡萄及葡萄文化旅游业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及研究成果,结合实证分析法通过协调发展度函数构建模型对清徐优势农业协调旅游业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清徐县优势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评价指数从2004年的0.118 6上升到2016年的0.985 8,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协调度13年间,2004~2008年介于0.221 5~0.490 5之间,处于失调发展阶段,2009年为过渡阶段,协调度为0.524 3,2010~2015年协调度介于0.626 7~0.685 8之间,处于初级协调发展水平,2016年协调度为0.701 7,发展到中级协调发展水平。优势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收入的增加。[结论]推动优势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清徐县需加大散户经营管理力度,切实有效地解决散户存在的实际问题,夯实优势农业的基础,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9.
[目的]明确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关联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控药减害增收\"的目标提供借鉴。[方法]基于2005—2015年数据利用脱钩理论和对数平均分解指数法分解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伴生大量农药施用,仅少数省域表现出农药施用和农业经济增长扩张绝对脱钩的理想状态,东北西北部分省域农业经济增长则以更大幅度的农药投入增长为代价。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规模和技术进步效应是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的因素;东部地区种植规模变化、劳动力规模和技术进步因素均是推动农药施用和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的因素;东北地区仅劳动力规模效应成为推动脱钩的力量。[结论]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需要强化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普及,完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撑,推动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低污染农药和肥料的推广度;构建农户施药的多重约束机制,完善农业病虫灾害保险减少农户对生产过程的风险感知,发挥农业合作社对农户施药行为的规制作用,完善产品分级认证和安全准入制度;通过农地合理流转和农业机械化等方式集约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0.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耕地占用状况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升级与用地结构的变迁关系,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带动农业用地的非农化,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土地污染问题,据此作者认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并提出了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